目前分類:嬰幼兒保健 (11)
- Dec 24 Thu 2009 15:23
發燒.便祕.腹瀉.傷風感冒.咳嗽 嬰兒5大常見問題&照顧大全
- Dec 24 Thu 2009 15:22
異位性皮膚炎 害寶寶變「粗皮仔」
- Dec 24 Thu 2009 15:20
爸媽不可不知~ 輪狀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
2005.11月嬰兒與母親 預防接種系列 |
爸媽不可不知~ 輪狀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 |
文╱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主任 李宏昌
|
- Dec 24 Thu 2009 15:18
注意囉!腸病毒疫情悄悄來襲 333口訣防堵疫病
|
|||
今年〈98年度〉截至今日為止,台南市已有2例腸病毒重症疑似病例通報,雖皆未確診,但仍需戒慎警覺,尤其3月下旬至6月為腸病毒流行期,而去年全國疫情嚴重,台南市確診27例腸病毒重症個案,其中1例死亡,其中又以安南區的感染比例最高,通報15例,確診11例,因此衛生局今年列為重點的防治區域,也呼籲民眾務必落實洗手、居家每週以400ppm的漂白水稀釋後擦拭消毒,提早預防腸病毒,寶貝孩子的健康。 |
- Dec 24 Thu 2009 15:16
新生兒黃膽
新生兒黃疸,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。因為大部份造成黃疸的原因多為良性、生理性、暫時性的,約出生後4~5天最高,然後約在10~14天就會自然消褪。這種新生兒的黃疸稱為「生理性黃疸」,多數不需要治療,但是仍有部份的黃疸,暗藏著一些可怕的疾病,如果沒有早日發現、及時治療,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。在這些病理性黃疸中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、敗血症、先天性膽道閉鎖、新生兒肝炎、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溶血性疾病先天代謝異常。
在討論新生兒黃疸之前,要先了解黃膽的代謝機轉,黃疸是由膽紅素造成的,不論是大人或是新生兒,都可以分為二大類-結合型與非結合型的膽紅素。膽紅素是由被破壞或造血不全的紅血球代謝所形成的,這些膽紅素白蛋白結合之後運送到肝臟前,稱為未結合型膽紅素,經肝臟細胞的作用與某種分子結合後,才轉變成結合型的膽紅素,然後經由膽管排入腸子裡,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。由於結合型的膽紅素會排出體外,所以我們血中的膽紅素大都是非結合型。但結合型膽紅素並不完全都順利的被排入膽管,還是有少部份回流至血液中。但如果肝臟發生疾病時(例如發炎、腫瘤、藥物中毒等原因)、或是膽管有阻塞等結合型的膽紅素就無法順利的排出,回流至血液中的量就會增加,這時病人會出現黃疸,而且從血液檢查中會發現,結合型的膽紅素升高。
- Dec 24 Thu 2009 15:15
新生兒頭皮卡油脂 硬摳會破皮
- Dec 24 Thu 2009 15:13
新 生 兒 照 顧 與 常 見 疾 病 處 理
新 生 兒 照 顧 與 常 見 疾 病 處 理 |
一、如何安撫嬰兒 嬰兒都有自我安撫的能力,如:將手放到嘴裡,吸手指、吸拳頭或舌頭,注意周圍的聲音或臉孔,改變自己的姿勢等。 |
- Dec 24 Thu 2009 15:11
小兒腹瀉莫輕用抗生素
小兒腹瀉莫輕用抗生素
隨著氣溫降低,冬季腹瀉病也跟著“上市”。冬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引起。本病好發于秋冬季節,呈流行性,尤其多見於6-12個月的嬰兒。起病急,常伴發熱,先嘔吐,接著腹瀉。大便次數多,量也多,水樣便,黃色或蛋花湯樣,常伴少量黏液,無腥臭味,整個病程3-8天;病程中嘔吐先消失,然後腹瀉次數逐漸減少。如果不積極治療,數天裏患兒既不進食或少食,又加上嘔吐、腹瀉,病癒後體重會減少好幾斤。
- Dec 24 Thu 2009 15:10
寶寶常見疾病-嬰兒濕疹
寶寶常見疾病-嬰兒濕疹
嬰兒濕疹,是一種在嬰幼兒常見的皮膚慢性發炎疾病,不具傳染力,通常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;第一次發病時間是在出生後1~2個月,約在2歲後病情可逐漸好轉並自然痊癒,但也有些會持續到孩童時期變成過敏兒。因此,如果您的寶寶罹患了嬰兒濕疹,應長期密切注意寶寶的過敏反應。
- Dec 24 Thu 2009 15:06
嬰兒意外多 心肺復甦術及哈姆立克法急救有效
桃縣╱嬰兒意外多 心肺復甦術及哈姆立克法急救有效
2009/02/19 10:29記者范文濱╱桃園報導
嬰兒常發生猝死意外,屢屢造成家庭悲劇,衛生局特別提供防範及急救常識,並邀請聖保祿醫院醫師示範,包括嬰幼兒的心肺復甦術及嬰幼兒的哈姆立克法,以減少意外死亡率。衛生局局長吳成方特別提醒家中的父母,平常應隨時注意生活環境的安全,衛生局有提供簡易的居家安全檢測問卷,讓父母可自行檢視家中的環境是否安全,以保護家中的寶貝,如果檢測有問題可以馬上針對問題改善,民眾可上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網站/首頁/健康小百科/衛生保健/幼童事故傷害防制(http://www.tychb.gov.tw/big5/default.asp)免費下載簡易環境居家安全檢測表。